足厥阴肝经

足厥阴肝经
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,简称肝经。十二经脉之一。足厥阴肝经,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,即丑时。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。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(左右两侧共28穴),该经发生病变,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,胸胁胀满,少腹疼痛,疝气,巅顶痛,咽干,眩晕,口苦,情志抑郁或易怒。包含穴位:大敦、行间、太冲、中封、蠡沟、中都、膝关、曲泉、阴包、足五里、阴廉、急脉、章门、期门。 ...

手少阴心经

手少阴心经
手少阴心经穴位 极泉,青灵,少海(合),灵道(经),通里(络),阴郄(郄),神门(输、原),少府(荥),少冲(井)。 [交会穴] 手三阴经无交会于他经穴。本经既无交出亦无交入穴。 午时(11--13:00)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心经;心经所处部位:由胸走手,起始于极泉穴,结束于少冲穴; 1、极泉   【定位】 上臂外展,腋窝正中,腋动脉搏动处   【功能】 宽胸宁神   【主治】 ...

足太阴脾经

足太阴脾经
足太阴脾经:脾经穴位隐白(井),大都(荥),太白(输、原),公孙(络),商丘(经),三阴交(足三阴之会),漏谷,地机(郄),阴陵泉(合),血海,箕门,冲门,府舍,腹结,大横,腹哀,食窦,天溪,胸乡,周荣,大包(脾之大络)。 [交会穴]中府(肺经),期门(肝经),日月(胆经),下脘,关元,中极(任脉)。 巳时(9-11:00):血气流注于脾脏,“巳时脾经旺,造血身体壮” 脾将食物精...

足阳明胃经

足阳明胃经
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,本经一侧45穴(左右两侧共90穴),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,30穴在腹、胸部与头面部。首穴承泣,末穴厉兑。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、头面、口、牙、鼻等器官病症,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。 虚症:消化不良、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、颜面浮肿、易打嗝、饭后容易胃痛、腹泻或呕吐。实症:容易饿、胃弱、关节异...

手阳明大肠经

手阳明大肠经
手阳明大肠经穴,归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。主治:头面五官疾患、咽喉病、热病、皮肤病、肠胃病、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。 大肠合于上巨虚穴。 商阳(井),二间(荥),三间(输),合谷(原),阳溪(经),偏历(络),温溜(郄),下廉,上廉,手三里,曲池(合),肘髎,手五里,臂臑,肩髃,巨骨,天鼎,扶突,口禾髎,迎香。 [交会穴]大椎,水沟(督脉);地仓(胃经);秉风(小...

脚部反射区

脚部反射区
人之有脚, 犹似树之有根, 树枯根先竭, 人老脚先衰。 若想身体好, 天天摸脚保平安。  足部穴位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,承担身体全部重量,故有人称“脚”是人类的“第二心脏”。是人体的阴晴表,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。足疗是运用中医原理,集检查、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。 每侧足部有26块骨,分为跗骨、跖骨和趾骨3组。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。 人的双脚有无...

手部反射区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

手部反射区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
两千多年前《黄帝内经》认为人体局部与整体有辩证统一的地方。《灵枢》也有诊鱼际纹路之法及爪甲诊病法。唐代王超《水镜图诀》就介绍过小儿指纹诊病方法。后又经过中外历代研究者共同探索实践,使它不但可以进行预测诊治生理性疾病,还可以从心理上调节诊治疾病。 1956 年,我国制定了十指指纹分析法,并应用于临床和司法系统。 1966 年之后,我国一些医院用手纹和足纹特征来识别婴儿,使皮纹学应用于...

小儿推拿穴位图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

小儿推拿穴位图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
常用小儿推拿穴位图 1.天河水位置:前臂掌侧正中,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。作用:泻心火,安神,除烦,利尿,化热痰,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。此穴性凉,虚寒证者忌用。 手法:向心推,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~10分钟。 2.总筋穴 位置:掌后腕横纹中点处。 作用:清心火,除心烦,消口疮,降血压,镇静安眠。此穴性凉,虚寒忌用。 手法:顺时针揉或左右揉3~5分钟。 3.小天心穴 位置:手掌面大...

手太阴肺经

手太阴肺经
手太阴肺经穴,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。据《针灸甲乙经》及《医宗金鉴》等书载,手太阴肺经所属穴计有: 中府(募),云门,天府,侠白,尺泽(合),孔最(郄),列缺(络),经渠(经),太渊(输、原),鱼际(荥),少商(井)。 [交会穴] 手三阴经无交于他经穴。 肺经是十二正经的第一条经脉 手太阴肺经 寅时(清晨3--5:00) “寅时睡得足,色红精气足”;中医讲“肺朝百脉”,肝产生的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