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-A+

手少阳三焦经颅息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

颅息穴Lúxī(SJ19)别名颅骢穴,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颅息穴的位置在耳后,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,沿耳轮连线的上、中1/3的交点处。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、中耳炎等

颅息穴的穴位位置

    1.侧坐位,在头部,于耳后发际,当瘛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。
    2.侧坐位,在头部,乳突中央,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/3与下2/3的交点处。

颅息穴的穴位位置图

颅息穴按摩方法

    刺法:平刺0.3~0.5寸。
    灸法: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灸10~15分钟或用灯草灸。
    按摩法: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,并作圈状按摩。

颅息穴的作用

    通窍聪耳,泄热镇惊。针灸或按摩这个穴位,对于头痛、耳鸣、耳聋、耳肿流脓、中耳炎、视网膜出血、呕吐涎沫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。另外,这个穴位还能缓解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,如喘息、哮喘,并对其他如身热、胁肋痛等症具有调理、改善的作用。

颅息穴文献摘要

  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身热痛,胸胁痛不可反侧,颅息主之。”;《针灸大成》:“主耳鸣痛,喘息,小儿呕吐涎沫,瘈疭发痫。”;《铜人针灸经》:“治身热头重,胁痛不得转侧。”

颅息穴解析

    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。
    〖名解〗
    1)颅息。颅,头盖骨也、肾主之水也,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。息,停息也。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。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,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,如风停气止之状,故名。
    2)颅骢。颅,头盖骨也、肾主之水也,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。骢,同囟,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,亦即间隙也。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。理同颅息名解。
    〖气血特征〗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。
    〖运行规律〗散热冷降后下传瘈脉穴。
    〖功能作用〗清热降浊。
    〖治法〗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
颅息穴配合穴位治疗

    1.配太冲,常用于小儿惊痫。
    2.配风池、太阳,常用于偏头痛。

颅息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手少阳三焦经,颅息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链接 https://www.616dz.com/sjj/1625.html 于2021年03月10日最后更新

发表评论